找到相关内容208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荆公新学的治学特点

    内在危机及佛道的外在挑战,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学学者进行了复兴儒学的艰苦努力。他们突破汉唐儒者章句训诂之学的局限,在训释经义时不作繁冗琐细的训诂考证,注重阐发儒家经典中所蕴含的义理,并且大胆创新,自出己意...由昌,而妙道至言之所为隐”(《王文公文集》卷18,《谢除左仆射表》)。基于这种认识,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学派,在经义训释的过程中,采取了与汉唐儒者迥然有别的方法。  新学学者一反汉唐俗儒繁冗琐细的注疏...

    萧永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3742228.html
  • 天台佛学中的净土思想探讨

    六经注我”的手法,分别作《观无量寿经义疏》一卷、《阿弥陀经义记》一卷、《净土十疑论》一卷。  《阿弥陀经义记》,系智凯说,灌顶记。智凯所说的所有经疏中,以这本为最略,《阿弥陀经义疏》总共不过两千余字,这大概《阿弥陀纪》本身字少义浅有关。按照天台宗特有的诠释法,卷初虽然开列“五重玄义”下面却聊聊数言,文字断续,若不相接。因智者在《净土十疑论》中提到,据《阿弥陀经义纪》则功德庄严释不退义,而现传《净土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5243232.html
  • 中国佛教译场的回顾与前瞻

    宋开宝雕版于益州,至予师杨仁山先生刻藏于金陵,为刊刻流通。”(《支那内学院经版图书展览缘起》)在这四个环节中,中国当然不仅仅只占翻译、刊刻这二个,但中国法师和学者的经义阐发和创宗立说,却都是建立在翻译...方式。 (一)“讲译同施”的方式 在印度,讲经法会盛行质询辩难,法师藉问答和辩论,引导听众进一步了解经义。汉代佛法东传,最早展开翻译的安世高和支娄迦谶皆通汉语,在翻译佛经的同时讲解经义,听众将记录...

    王雷泉 程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4046169.html
  • 闽南佛学院中观法师接受新加坡佛友网站采访

    、念佛?在家居士要如何正确地诵经?   诵经叫做自修。为什么要诵经?我们不是要为诵经而诵经,而是要在诵经当中去理解经义。现在有一个严重的问题,有的人把诵经当一门功课,每天安排自己念诵《普门品》多少部,把诵经当做完成吃饭的任务一样,那样的诵经,只是得到一点点小福报而已,不是大福报,大福报是要有智慧。诵经是要理解经义和佛理,认知佛所说的一切烦恼现象。诵经不在速度,而在于质量,你有没有在诵经中体会到佛...

    佚名

    |采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2/07553820893.html
  • 谈道生法师的佛学思想

    之。因家庭信佛,得遇高僧竺法汰,欢欣踊跃,即愿意随从出家,其父赞许。出家后,博览群经,披阅经文,过目成诵。十五岁便登法座讲经,并且能深析经义,善于言辨。受具足戒之年,便以“善于接诱”,见重当世。中年...,反于经义者,请于现身即表病疾。关于实相,不相违背者,愿舍寿之时,据狮子座云云。  后来,道公遂入吴中的虎丘山,他坚信自己的学说没有错,为了证明无误佛理,坚立群石作为听众,讲向石头听。讲到“阐提也有...

    道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3565866.html
  • 学兼三藏,志在宣法——道安大师的佛教知见和活动

    尽之义,及析义甄解,凡二十二卷。序致渊富,妙尽深旨,条贯既序,文理会通,经义克明,自安始也。   “自汉魏迄晋,经来稍多,而传经之人,名字弗说,俊人追寻,莫测年代。安乃总集名日,表其时人...已佚失三分之二,仅存二十多种。僧祐在“出三藏记集·道安传”中说大师:“序致渊富,妙尽玄旨,条贯既序,文理会通,经义克明。”是指大师所作的作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3674010.html
  • 浅谈诵经与临终助念

    诵经、念佛?在家居士要如何正确地诵经?   答:诵经叫做自修。为什么要诵经?我们不是要为诵经而诵经,而是要在诵经当中去理解经义。现在有一个严重的问题,有的人把诵经当一门功课,每天安排自己念诵《普门品》多少部,把诵经当做完成吃饭的任务一样,那样的诵经,只是得到一点点小福报而已,不是大福报,大福报是要有智慧。诵经是要理解经义和佛理,认知佛所说的一切烦恼现象。诵经不在速度,而在于质量,你有没有在诵经中...

    中观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503388784.html
  • 《藕益大师弥陀要解序》略释

    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此山横看则成岭 ,侧看则成峰,远看近看,高看低看,山势各各不同,皆非尽见庐山全境,故曰: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藕公引此诗之意,盖以庐山真境喻本经经义,岭、峰,喻各家注疏。侧看成峰,横看成岭,喻各家注疏所说,纵然不能将全部经义彻底道尽,亦如不失为各各亲见庐山,亦许其各各见经义而不失佛意也。二释序今疏竟。 《弥陀要解序略释》竟将释此序,大科为二,初释序法门,次释序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658298.html
  • 从古代佛经翻译看译者的主体间性

    但在佛经翻译过程中,安世高采用了直译的方法,力求保存经典的本来面目;鸠摩罗什则采用了达意的译法(即意译法),对佛旨经义进行弘扬和阐发,“使中土诵习者易于接受理解”,又不失“天然西域之语趣”。真谛是应邀...讲解经义为主要目的,因而译文多少带了些他自己的见解。从这种意义上说,他的译经又带着意译的烙印。唐代名僧玄奘13岁出家,21岁受具足戒,29岁赴印度学习梵文经典,46岁取经回国。他不仅通晓梵文,更深得佛学...

    张志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31070161.html
  • 三聚净戒

    许多人从他受了三聚戒(《续高僧传》卷九本传),同时徐州摄论学者靖嵩并著有《三聚戒玄义》流行于当时(《续传》卷十本传)。其他许多佛教学者对三聚净戒又有许多解释。隋智顗的《菩萨戒经义疏》虽说到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摄众生戒,但他把这三聚净戒概称为菩萨戒,说它是过去、未来、现在一切菩萨所当学的戒法(智顗说、灌顶记《菩萨戒经义疏》卷上)。隋慧远撰《大乘义章》立了七门分别三聚戒。其中就“止作”二门分别说:三聚别论,...

    林子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3241161.html